老舍剧场微剧评 | 梅派折子戏《穆桂英挂帅·捧印》《廉锦枫》《太真外传·盟誓》:京腔梅韵演就经典女性形象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太真外传·盟誓》剧情简介:
七夕之夜,杨玉环得玄宗赐浴华清池,二人到长生殿乞巧盟誓,共誓君妃情笃、永世和谐。
《廉锦枫》剧情简介:唐朝武则天时候,廉锦枫生长在君子国,因母病思食海参,于是练就水性,潜海捞参,孝奉老母。《穆桂英挂帅·捧印》剧情简介:梅韵华章:传统戏曲的艺术瑰宝与情感共鸣王永丹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近日,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太真外传·盟誓》《廉锦枫》与《穆桂英挂帅·捧印》在老舍剧场精彩上演,由北京京剧院优秀梅派传人白金、谭茗心、张馨月等倾情演绎。
一、主题承载厚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从主题上看,这三部作品分别体现了爱情、孝道与爱国情怀。这些主题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真外传·盟誓》中唐玄宗与杨玉环乞巧盟誓的爱情,缠绵悱恻,令人动容;《廉锦枫》则是一曲孝道的赞歌。通过廉锦枫潜海捞参,孝奉老母的孝行,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穆桂英挂帅·捧印》中为解除兵患,穆桂英抛弃私愤,驰赴战场的情节,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艺术表现形式独具特色
在《太真外传·盟誓》中,剧情巧妙地融合了婉转悠扬的唱腔与曼妙柔美的身段,构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首先,那婉转悠扬的唱腔,如同清泉在石上流淌,每一句都沁人心脾,让观众陶醉其中。而那曼妙柔美的身段展现,则犹如柳枝在春风中摇曳,令人心动不已。唱腔与身段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深情厚意的爱情故事。演员们演技精湛,将杨玉环的柔情与坚定、唐玄宗的深情都描绘得入木三分。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远古的唐宫之中,与剧中人物一同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意。
《廉锦枫》作为一部歌舞并重的戏曲作品,以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盛宴。“刺蚌”一段尤为精彩。廉锦枫为了拯救母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刺蚌这一危险的行为。她化身水中精灵,轻盈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感,令人陶醉。同时,演员运用深沉的反二黄唱腔,将廉锦枫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与坚定,以及对母亲的深深孝心。“刺蚌”一段不仅展现了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更通过廉锦枫的孝行,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力量,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穆桂英挂帅·捧印》更是梅派艺术的巅峰之作。该剧巧妙地将唱念表演融为一体,使得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艺术张力。导演独具匠心地将端庄的青衣、英武的刀马旦与活泼的花旦三种行当特性融为一体,塑造出了立体而鲜活的穆桂英形象。演员们的表演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他们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情感,能够触动人心。特别是当老太君见到金印的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金印,仿佛这不仅是一枚象征权力的金印,更是她心中那份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当时她的动作和高亢激昂的唱腔更是令人动容,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爱国情感的世界。而本剧的高潮部分,穆桂英一人登台点将,慷慨誓师的情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她站在点将台上,面对着众将士,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誓师词。她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虽然舞台上只有她一人,但她的声势却如同千军万马一般浩大,让人感受到了她那份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无畏的英勇气概。
三、舞台呈现简约
舞台整体设计简约,但细节均经过精心打磨。这几部剧的舞台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唐朝宫殿的辉煌、深海的神秘以及穆桂英房间的雅致,这些背景与剧情紧密交织,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特别是房间的布景,紫色纱帘与她的紫色衣裙相得益彰,增添了一抹雅致与韵味。乐队位于舞台一侧,随着剧情的推进,二胡、大鼓、古琴等乐器交织出松弛有度、张力十足的旋律,为剧情增色添彩,使整个舞台呈现出生动而立体的效果。钓鱼杆、金印、金盆等道具,不仅与剧情相辅相成,而且通过巧妙的运用,如钓鱼杆神出鬼没,时而化身为帆船、海鸥,时而用于钩钓,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艺术世界。这样的舞台设计,无疑让整场演出更加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其中。
如果结合AI、VR、AR和全息投影技术,将舞台背景动态化,那么演出无疑会锦上添花。当唐朝宫殿在光影的流转中栩栩如生,其皇家气派与历史的厚重感会瞬间笼罩整个剧场,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而海洋的背景则能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景象,巨浪翻滚,海风呼啸,让人仿佛真的站在了大海的边缘,感受着那份无尽的壮阔与自由。这样的舞台设计不仅能为演员提供更加丰富的表演空间,也能让观众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仿佛与演员一同经历着每一个情感起伏。
总而言之,梅派经典折子戏《太真外传·盟誓》、《廉锦枫》和《穆桂英挂帅·捧印》展现了梅派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演员们的深厚艺术造诣,更在主题、艺术和人物刻画上彰显了梅派特色。它们不仅是京剧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京剧《廉锦枫》是梅派代表作,1923年首演。故事取材自清代小说《镜花缘》,讲述女主人公廉锦枫为医母病,潜海捞参过程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人物仁爱孝顺,知恩图报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该剧运用了京剧的多种表演元素,唱、念、做并重,歌舞双绝,非常考验演员的综合表演功力。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在北京市文联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中由北京京剧院演出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北京京剧院优秀梅派青年演员谭茗心主演了其中的《廉锦枫》。谭茗心的表演继承了梅兰芳表演风格的深厚内涵,展现了梅派艺术的独有魅力。她的唱腔顺畅,悠扬徐缓,柔美婉转,从容含蓄,圆润清新,感情丰富,充满情感的张力,体现了对梅派唱腔的深刻理解和良好掌握,不仅传递了旋律之美,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念白抑扬顿挫,吐字清晰有力,透彻明亮,情感充沛,即使是最复杂的台词,也能把握精准,让观众听得明白,使人物的内心波动得以清晰传达,引起观众的共鸣。她的身段表演精准到位,姿态舒展,韵律感强,展现了深厚的舞蹈功底。谭茗心自幼跟随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马祥麟学习,近年也一直在马祥麟亲传弟子张毓文组织的马派昆曲研习班学习和演出。昆曲表演的一大特色就是逢歌必舞、载歌载舞,多年的昆曲学习和舞台实践为她打下了良好的舞蹈基础。在舞台上,她的气息平稳,脚步不乱,动作流畅而富有表现力,无论是静态的亮相还是动态的舞动,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一招一式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相契合,不仅仅是意图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蕴含艺术的感染力。谭茗心在《廉锦枫》中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良好诠释,不仅是个人艺术成就的充分展示,更是对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一次精彩呈现。谭茗心出身梨园世家,属谭门后代。谭家与梅家都是在中国戏曲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家族,两家世代交好,不仅在艺术上互相切磋,更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延续了150多年的情谊。今天由谭茗心来展现梅派的艺术风采不仅是对梅兰芳大师的致敬,也是梨园佳话的完美再续。
穆桂英的决断:从捧印一折看女性力量米翼丰北京大学学生
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一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女英雄穆桂英的飒爽英姿和崇高品质。这出戏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对女性力量和家国情怀的深刻颂扬。
“捧印”一折的情节紧凑,情感丰富。穆桂英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接过帅印,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不仅展现了穆桂英的英勇无畏,更体现了她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她的选择,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彰显了女性在国家大事面前的担当和勇气。
在表演艺术上,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穆桂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眼神坚定,动作铿锵有力,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女英雄的豪迈和决绝。特别是她在捧起帅印的那一刻,仿佛整个舞台都为之震撼,观众可以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和不屈意志。
音乐和唱腔在这一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昂的鼓点和悠扬的琴声,与穆桂英的内心情感相互呼应,将她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唱腔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都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使得整出戏在听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
此外,“捧印”一折在舞台设计和服饰上也颇具匠心。简洁而不失庄重的舞台布置,与穆桂英的英姿相得益彰。这些细节的打磨,使得穆桂英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活。
然而,这出戏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穆桂英的形象,传递出女性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总之,《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一折,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京剧佳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对女性的力量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出戏,如同一曲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剑能当百万兵——梅派戏曲的强烈张力翟金朝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梅派戏曲《穆桂英挂帅·捧印》作为中国戏曲优秀剧目,展现了梅兰芳等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从戏剧张力的角度来看,这部剧在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上都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角色之间的外在矛盾冲突是戏剧张力的主要载体。面对番王犯境的严峻形势,“杨家”超越时空般呈现出萨特“境遇剧”般的意味:有对战争的残酷性一无所知而将之浪漫化、游戏化的杨金花、杨文广;亦有因“人受恩宠,我添新坟”的黑暗时局心如死灰的穆桂英;更有作为“尽忠何必问功勋”的杨家将精神领袖佘太君。三代人、三种理念的对撞与交锋,让数十年的国仇家恨以帅印为引发,在狭小的空间和短促的时间内集中而激烈地展开对撞。
作为“挂帅”的绝对主角和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中女性力量的理想化身,穆桂英的内在冲突则是戏剧张力更深层次的显影。一方面,作为一位超越世俗的女将军,她身负非凡的勇气和杀伐的决心;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母亲和妻子,传统的家庭关系突显出她的母性与柔情;同时,作为昏君和奸臣的迫害对象,她又有着无力、愤懑和犬儒的一面。内心复调的交响使人物形象复杂而立体的同时,也让“捧印”的矛盾从外部直穿人物的内心与背后价值观念的对决。她如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产生了犹疑和拒绝,但她终究不是“忧郁的王子”,而是“敌血飞溅石榴裙”的无畏战士。在佘太君的苦心劝说后终于唤起内心的斗志与大义,在高亢而激越的西皮快板声中,昂首迈向辕门,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又一次跃迁。
此外,京剧独特的中国式美学观念在这一折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的节奏和舞台的布景能够营造出紧张和豪壮的氛围,配合角色的表演和唱腔,外化出人物的心境,使整个场面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进一步增强戏剧张力的效果。观众通过对音乐和舞台设计的感知,加深了对剧情的理解和体验。正是各位艺术家的守正与创新,让《捧印》一折迸发出不朽的艺术魅力,更跨越年岁回应着时代精神的召唤。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老舍剧场上演了三出梅派经典传统折子戏:《太真外传·盟誓》《廉锦枫》《穆桂英挂帅·捧印》。我们不妨从梅兰芳先生的赴外经历出发,以西方对传统戏曲的理论阐释为背景,评析三出折子戏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
1935年,梅兰芳率剧团赴苏演出。彼时的西方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在莫斯科与梅先生会见。在中国戏曲的直接启发下,布莱希特正式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误读,但布莱希特洞悉了观众面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时的重要区别,并着力推崇戏曲的表演形式。就戏剧而言,其目标是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剧场中,忘掉自己身处的现实世界。就戏曲而言,它“打断”观众对舞台的沉浸,明确舞台与现实的区别,唤醒观众的独立思考。在一般的话剧表演中,很难想象观众会在演出进行时鼓掌叫好。但在传统戏曲中,喝彩是对演员与舞台的尊敬,更是对剧场内形成的情感共同体的热情表达。在《穆桂英挂帅·捧印》中,京剧名家张馨月一经登台,就收获无数戏迷的鼓掌喝彩。在《廉锦枫》中,谭茗心展示了京剧的经典动作程式:卧鱼,引来观众的连连称赞。布莱希特发现了观众与戏曲表演之间的独特关系,但他没能理解的是,这非但不是观众与舞台的隔离,反而体现了观众对演员与唱段的充分熟识。只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与丰富的观戏经验才能孕育出传统戏曲中观众与舞台的有机互动,它不是西方理论所谓的“间离”与“陌生”,恰恰是观演双方的互相确证与彼此成就。
梅先生的赴外演出还让京剧高度抽象化的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人们渐渐摆脱现实主义反映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的横空出世让人们意识到,艺术不必以现实为摹本,现实世界中可能并不存在艺术的指涉对象。京剧艺术早早领先了此种艺术观念。在《廉锦枫》中,演员手执一支红穗子竹竿,象征鱼竿,呼应垂钓海参的故事情节。在《太真外传·盟誓》中,杨玉环欲水中捞月,舞台上只有简单的布景,其余环境均由角色的念白与动作塑造。不同于写实布景,传统戏曲高度抽象化的表演形式既是对艺术修辞性的积极探索,也是对艺术与现实之关系的深刻反思。
梅兰芳先生的赴外演出促成了西方戏剧理论与传统戏曲表演的精彩碰撞,在观众与戏曲、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京剧成为西方理论争相阐释,又总是溢出理论之外的研究对象。老舍剧场上演的三场折子戏生动诠释了国粹京剧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在东西方的交流互鉴中凝结而出的独有魅力。艺术不落下任何一种生活凌正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京剧是富有高度艺术性的,一唱一打一定格,无一不是高度凝练的;京剧又同时是高度大众性的,无数戏班曾辗转于村镇间,献唱于市井里。这种艺术性与大众性的融合,让京剧能够用极具典型,高度凝练的动作、唱腔、声乐、道具,去演绎百态人情、纷纭世事。
在第一折的《太真外传·盟誓》中,一个水中捞月的举动,将杨贵妃的青春烂漫展露无遗,而她在乞巧、设宴、调笑时的念白,多以娇羞婉转的语态结尾,更传达出对于爱情的甜美期待。在《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同样观鱼、赏花,但语调却上扬饱满,有着高雅雍容的气度和自信自夸的心理,这便与月下盟誓时的心理形成了对比。如此细微之处的差异所传达出的,不仅是人物情态和心理的变化,更是人物命运的变化。甜美期待之后,才有了盟誓;自信高雅往后,盛极而衰,明皇转驾西宫,贵妃随即流露出的失望和愤恨。
京剧所展现并引发共鸣的,是人们普遍的情感和行动,它不会也不应该受制于角色的身份、历史地位、外界评价,和先入为主的创作眼光。第二折《廉锦枫》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廉锦枫》改编自清代李汝珍小说《镜花缘》。其中的女主角廉锦枫因为母亲患上阴虚之症,需要下海采集海参为母治病。于是,她带上绳竿,探海采参。演员时而将绳竿撑为三角,框罩身体;时而又绕身翻跳,起落盘曲。一根绳竿在与演员的互动中,如小舟,亦如奔马。轻盈中蕴含惊险,华美中透着力度。展现出一副东方美人鱼激浪探海的景象。
在这一折故事中,廉锦枫并非王侯将相,也非传奇人物,她探海采参的行为可能只是古代渔户日复一日的劳作景象。但是,在京剧中,这一番劳作的行动却化为了能与《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齐名的舞蹈,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夜奔》中那繁复炫目的身段做工。都说“艺术是生活的高度凝练”,但这份凝练,并不是等比例、等权重的概括,而更应有着一种颠扑翻新、打破固见的求“美”的勇气。唯此方能让艺术捕捉每一种生活,无论这种生活看似多么沉寂平常。
END